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深圳针车市场升级迫在眉睫

2016-4-26 0:00:00来源:深缝协秘书处


NO.1

IMG_3573.JPG



为深入了解会员单位经营情况,及时反馈会员需求,创造会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机会。2016年4月21日-22日深缝协秘书处对深圳市较集中的针车市场进行了地毯式访。会长杨赛国、监事长李怀玉、秘书长朱娲、理事陈炎雄、理事赵建生和会员苏运松、傅昌辈参加了本次活动。


NO.2

微信用图1.jpg


深缝协先后对深圳市布吉片区、横岗片区、西乡片区近百家店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当前销售情况,市场需求和当下经营模式进行了详细沟通。大部分商户对针车行业未来看不清,弄不懂。据统计:2016开年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整机销量下降了30%-80%,其中销量下降50%的商户居多;二手设备、零配件商的销量下滑了30%左右,甚至小部分商户还出现了小幅亏损的状态;极少部分有网络销售的针车行和外贸出口能力的二手针车行业绩呈上升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20%以上。


NO.3

1.jpg


    随着2015年深圳市房价的爆涨,针车行铺面租金也飞速上扬,有的地方上调20%左右,有的地方竟然达到50%。从业人员的工资也受日常开支的涨价水涨船高,加上今年市场的低迷,部分针车行已明显有了危机感。裁员、缩小铺面、搬离附近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关门歇业,转行的铺面在西乡片区就有3家。


NO.4

 

通过走访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问到针车行老板如果市场依旧持续低迷,有何应对措施?大部分老板一脸茫然。基本上都说:“走一步,算一步的居多。我们大多从事针车行业一二十年,都四五十岁了,说年龄大了,干其他行业也干不了,不干吧又太空虚,干脆等等看了,相信行情会好起来的!”


NO.5


不过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积极应对的针车经售商,如鑫泰达缝制设备乔总2012年关闭了横岗的针车门店,将业务搬到网上,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将以前专做本地市场的观念,转变为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在本行业如此低迷的环境下,2016年依然保持了60%的增长。祥发针车的吴总从事本行业20余年,3年前刚刚毕业的小吴总加入到了针车领域,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针车配件,据小吴总介绍:“如果不跨出这一步,每个月店面肯定赚不了钱,但现在每个月都稳赚不亏,其中针车行50%的业务来自网上收入。”

IMG_3621.JPG



NO.6

initpintu_副本.jpg



在西乡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我们也看到了针车行的工匠精神。尽管整条街道显得清淡,可黄师傅的针车拉筒店却忙的不可开交,剪、敲、焊、磨,每道工序都井井有条。黄师傅20年前跟香港师傅学做拉筒,后来教两个儿子一起,老婆帮忙打点下手,做做饭,一家人一干就是十几年。来找他的都是回头客,尽管价格比市面上高出许多,但找他定做拉筒的客户却络绎不绝,靠品质赚钱的时代自古就没有改变过,在黄师傅身上我们看到了行业的希望!

NO.7

 

深圳针车行老板从业时间一般在5年-25年。改革开放30余年,借助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批针车大亨,一些有先见之明的针车行老板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工厂,像大王、德业、雅诺、大地利、柒柒柒、日东、金利、将王、超诚等缝纫机厂家的前生都是由针车行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大亨的崛起,也给了无数个机修人员莫大的信心,纷纷投身到针车行的领域。据2010年统计大大小小针车行竟达到500余家。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工业厂房租金上涨,靠外贸加工的大型服装企业(1000人以上)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搬离深圳。从2010年至今每年呈15%左右的比例搬离深圳,几百人的服装厂在深圳已算大厂了,服装从业人员急速下降。对于针车行老板来说,由于从业门槛较低,租个铺面,几万元就能做老板,又加上自己懂维修,勤快一点,亏损的可能性小。截止2015年10月,针车行依然有490多家。


NO.8

 

面对市场的变化,很多针车行的老板们似乎还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深圳的市场粥少僧多,蛋糕的缩小首先会让长期拿不到订单的针车行失去信心;其次作为普通机型的平包绷缝纫机,服装厂已明显处于饱和状态,需求量日益减少,服装厂的购买需求开始倾向于能够降低劳动成本的专用设备,而这些专用设备的销售维护要求针车行要不仅懂维修操作,有时还要懂服装工艺制作,如针车行不具备这个能力,不主动学习,也会慢慢慢被淘汰。再者互联网时代的来临,B2B即是当下的趋势,厂家直销模式将很快普及,厂家直接销售到服装厂,或者服装厂定制他想要的个性化设备,由当地经销商安装服务,经销商将只能赚取每台的售后服务费用,不适应这种趋势的针车行也将没有生存空间。还有即将上线的缝巴快修手机APP,将彻底打破网络销售缝纫机瓶颈,它汇集全国的针车行机修、个人机修、工厂机修,采用就近服务的方式,让服装厂、缝纫机厂足不出户就能联系到周边的专业维修人员,没有技术服务优势的针车行也将失去赚钱的机会。


NO.9

 

二十一世纪唯一不变得就是“改变”,协会认为我们的针车行必须马上改变,否则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的危险。针车行现在就好比在冷水锅里的青蛙,他根本不知道下面有柴火正在燃烧,即使温度开始变热也觉得能够承受,再热也觉得有点烫而已,当水开始沸腾时,它再也无力逃出这个曾经安全的小锅。一间针车行没有代理到好的产品,没有专业的维修安装人员,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客户对你没有粘性,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当下鸡肋行情下,与其死撑,不如抉择,要么主动求变,在当地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开启网销、走出国门都是不错的改变;要么主动放弃,没有第三种答案。